近年來,西山區緊緊抓住云南省實施第三輪民族團結進步“十縣百鄉千村萬戶”示范引領建設工程(以下簡稱“十百千萬”工程)的機遇,有效銜接了鄉村振興戰略,推動了民族地區產業發展,壯大了民族地區村集體經濟,有力帶動了當地群眾增加收入。

因地制宜謀產業。谷律社區大谷律居民小組是一個以彝族為主、多民族融合共居的自然村,當地村民長期以來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產業規模小、產品附加值低、市場信息不對稱限制了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增長。為切實以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當地群眾增收,2021年,西山區民宗局會同團結街道多次實地調研考察,將谷律社區居委會大谷律居民小組作為云南省民族團結進步“十百千萬”工程項目實施點進行重點扶持。選擇什么產業項目,成為產業發展“破冰”的關鍵。谷律社區“兩委”帶領大谷律居民小組等相關干部群眾組成了產業考察小組赴多地考察適宜當地氣候條件發展的產業,經多方考察及專家論證,最終敲定將櫟樹菌人工種植作為產業發展的突破口。
齊心協力抓項目。上下同欲者勝。項目確定后,街道、社區、小組組成工作專班,工程建設、資金使用實現“一道門”審批。大谷律居民小組安排專人到現場值守,全程跟蹤督促。經過一個多月的建設,擁有8個鋼架大棚及相應灌溉設施和3萬棒菌棒的櫟樹菌人工種植示范基地拔地而起。
科學管理促增收。為確保櫟樹菌優質品相,提高出菌產量,在種植過程中,大谷律居民小組不斷探索科學種植的方法,通過搭建遮陰網、加大噴水澆灌等“小措施”,大大提高了櫟樹菌品相和產量。谷律居民小組把櫟樹菌種植項目當作幫助轄區各族群眾致富增收最大民心工程來抓。從項目初期到產出第一批櫟樹菌,社區、小組主要負責人都始終帶領群眾干在一線。目前正值櫟樹菌采摘高峰期,為了控制成本、提高效益,解決采摘人手不夠的問題,谷律社區黨委書記主動帶領社區全體工作人員到種植基地幫忙采摘櫟樹菌。通過管理人員現場采摘示范及采摘培訓后,大家紛紛進入采摘工作中,一桶、兩桶、三桶……一筐、兩筐、三筐……最終一筐筐櫟樹菌搬出大棚等待收購商的到來。大家看到豐收碩果,臉上露出洋溢的笑容。通過科學管理和干群務實苦干,截止目前,第一批櫟樹菌銷售金額達7萬余元。雖然初步達到了預期目標,但小組干部仍然表示:“一定會把種植基地管理好,充分發揮帶動作用,切實幫助老百姓增收,將好事辦好”。下一步待種植技術運用熟悉后,根據市場行情,社區將聯合小組有計劃地擴大種植規模,推動“小小食用菌”發展成為壯大集體經濟、群眾增收的“大產業”。
在今后的工作中,西山區將以實施云南省第四輪民族團結進步“十縣百鄉千村萬戶”示范引領工程為契機,將更加突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以加快民族地區發展、帶動各族群眾增收致富為目標,切實提高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